發布時間: 2021-05-18 10:35:23 被閱覽數: 496 次 來源:南京藍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暴雨一到,隨處都有海聲喧囂”——這雖是一句玩笑話,卻道出城市建設之“痛”。如今內澇,正是困擾中國城市發展的老大難。如果城市能像一塊巨大的海綿,雨水下來后迅速被吸收,想用時又能“擠”出來,那該有多好。
近年來,逢雨必澇逐漸演變為我國很多大中城市的痼疾,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雨水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成為城市的一大“包袱”。
為了讓“城市不用看?!?,中央財政拿出400個億,補貼了兩批試點“海綿城市”。急于改變城市現狀,也面臨穩增長壓力的地方政府把試點資質視作香餑餑,蜂擁而上。但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已面臨不少難題。
水,為什么不再溫順?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襲擊,79人遇難;
2015年6月2日,南京一天之內降雨量相當于54個玄武湖;
2015年7月23日,暴雨再次襲擊了武漢致全城被淹;
……
面對肆虐的洪災,我們不僅想問:為什么曾經被譽為生命搖籃的水不再溫順?
高速發展的城鎮化在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城鎮過度開發造成了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城市內澇問題頻發。用俗語講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p>
“澇”本來是農村的概念。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程曉陶曾表示,相比農村的防澇標準,城市的防澇標準就不同了?!俺鞘械臉藴适且恍r降雨一小時就得排完,就是降雨不積水。這個標準叫城市標準?!甭犉饋碓S多城市的防澇標準只有一年一遇或者三年一遇,好像很低。但其實并不低。城市的防澇標準和降雨強度有關系,考察的是在多大的強度下能一小時就排完路面積水。這種路面不積水要求和農村那種可以積水三五天完全不同。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樓、水泥街道的建成,我們的城市似乎變得越來越硬,不會呼吸了。雖然有綠地,但綠地大多是隔開的,城市雖然好看,但卻離生態越來越遠。
2015年7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強調,“一場暴雨,就會引發市民們戲稱的‘看?!F象,這還是在一些大城市。目前中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但我們的地下管廊建設嚴重滯后。加快這方面的建設,很有必要!”如此看來,水與城市的關系決定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從管道里集中排出。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少管道都不夠用,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樣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這說明城市排澇抗旱的思路必須調整,把雨水這個“包袱”變成城市“解渴”的財富。
那么如何轉變呢?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城市都屬于“硬底城市”,即由鋼筋水泥筑就,硬化率過高的城市不利于保持土地濕度,涵養水源?!叭绻軐⒑>d城市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那么對于中國城市來說,將是一個質的飛躍?!?/p>
告別“看?!背鞘胸酱昂>d體”
海綿城市建設最大的背景是城市發展理念的變化。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的要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2015年1月,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和水利部聯合啟動了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的工作;2015年9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正在全國全面展開……
政策的扶持與推動,讓海綿城市的發展迅速步入快車道。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綿城市?
其實,海綿城市是一種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建設海綿城市,簡單來說,就是在城市改造中,打造一批能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海綿體”。
海綿城市以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綠地與廣場、湖泊水系等建設為載體,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化技術,實現對雨水的自然積存、滲透、凈化功能。因此,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發展理念,海綿城市突破了傳統“以排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強調采用“低影響開發”(LowImpactDevelopment,LID)理念整合城市雨洪資源,建立新的城市發展模式,實現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
廣義地講,海綿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這一生命共同體具有良好的生態機能,能夠實現城市的自然循環、自然平衡和有序發展;狹義講,海綿城市是指能夠對雨水徑流總量、峰值流量和徑流污染進行控制的管理系統,特別是針對分散、小規模的源頭初期雨水控制系統。
傳統城市建設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組織排放徑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而海綿城市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放徑流雨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以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為例。位于哈爾濱群力新區的雨洪公園占地34公頃,公園處于低洼平原地帶,而當地的年降雨量是近600毫米,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澇是一大問題。設計的核心策略是借鑒三角洲地帶悠久的傳統農業中的基塘技術:即通過簡單的挖方和填方,來解決低洼地的積水問題,形成了洼地與高崗地相結合的“海綿”系統。高地種植旱生果木,而洼地養魚和種植濕生植被,從而形成豐產的三角洲農業景觀。這一技術在群力雨洪公園中經過提煉,得到了應用。設計者沿場地四周,通過挖填方的平衡技術,創造出一系列深淺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為一條藍綠相間的“海綿”帶,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經過濾、沉淀和凈化后進入核心區的低洼濕地。水泡中為鄉土水生和濕生植物群落,山丘上密植具有東北特色的白樺林,再通過高架棧橋連接山丘,形成了一體化的生態格局。
作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在近日出版的《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中指出:要在國土和區域、流域尺度上,系統疏通自然水系之筋絡,建立生態基礎設施,才能讓一些城市告別“一下雨就看?!钡膶擂尉车?。
目前對海綿城市的理解,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展,必須從流域、區域的角度,來認識海綿城市?!啊>d’的概念遠遠比‘低影響開發’所涵蓋的范圍要大,要真正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海綿城市的建設應該從源頭開始解決。必須從國土區域系統地考慮海綿城市的建設問題,應該在更大范圍內跟水利、農業等整體的系統治理結合在一起,而不應該只局限在城區的范圍來解決?!?/p>
多種難題待解資金是生命線
目前,對于海綿城市的設計、建設的難易程度,多位海綿城市一線從業者認識不一。一種觀點認為,海綿城市設計和施工難度都不大,3~5年時間能建成;有的人則認為,海綿城市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協作。比如河道疏浚,需要做水利的去搞,管道的鋪設可能需要市政參與,“雨水花園”等又涉及景觀方面,需要由其他相關部門來牽頭。參考原生態社會效益,海綿城市總體建設時長達幾十年。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李飛指出,建設海綿城市,資金需求巨大。同時,僅僅做到雨污分離還不夠,關鍵是雨水能蓄住且以后被利用。
“建設海綿城市在理念和操作層面都存在一些難點?!眹倚姓W院教授褚松燕指出,在理念方面,“海綿城市”是一個新概念,如何操作依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認識。此外,對于老舊城區占比較大的特大型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是否現實?城市里的一些老建筑、舊小區應如何實現這種轉換?雨水凈化過程中,是否要和土壤污染問題相結合,各部門如何通力合作?這些問題都需要在試點和探索中去找尋答案。
更棘手的是,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建設海綿城市始終繞不開“錢從哪兒來”的問題。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曾公開透露,預計海綿城市建設投資將達到每平方公里1億元至1.5億元。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在也曾表示,首批16座試點城市計劃3年內投資865億元,建設面積450多平方公里。
按當前國家海綿城市的建設規劃,有人估計,至2020年,全國658個城市建成區的20%以上面積需要達到設計標準,每年投資總額預計將超過4000億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需要資金約16000億元。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有著萬億投資空間的巨大工程,中央財政的補助資金對于全國海綿城市的建設來說顯然是杯水車薪。
對于未來更大規模示范項目建設來說,資金保障機制依然缺乏,未來一定要引入社會資本。這并非全是經濟考慮,更是社會和生態價值的體現。業內專家表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參考綠色建筑等級評定標準進行資金支持,同時引入社會資本,讓補貼標準有章可依。
建設海綿城市離不開政府管理層面創新,在資金投入上要實施PPP模式,走“先引導、再規范”的路子。目前16個試點城市的確定就邁開了先行先試的第一步,未來要總結經驗,逐步推開。
對此,《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調控引導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特許經營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與此同時,中央還制定了獎勵機制?!蛾P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專門規定,試點城市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補助基數獎勵10%。
這無疑激發了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積極性。據了解,目前各地也將PPP作為資金籌集的重要渠道。公開資料顯示,按照預期,鶴壁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總投資32.87億元,其中政府財政投資27.24億元,剩余5.63億元資金需靠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來解決,PPP模式所占比例約17.1%。
從鶴壁市的例子中不難看出,海綿城市建設投資額中PPP模式占比顯然不大。也就是說,盡管建設海綿城市的投資空間大,項目選擇多,但社會資本對于進入海綿城市建設領域仍選擇觀望。應該說,缺乏穩定收益回報,是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采取PPP模式的最大難題。
業內專家指出,PPP模式在基礎設施上用得不錯。比如污水處理等項目,每年政府作為公共投入的部分是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回報給投資商,這方面已經很成熟。但是,PPP模式用在海綿城市,該怎么計算公共服務?它不像污水處理那樣容易計算。海綿城市相當于在建一個生態綠地系統,這部分的服務怎么計算是一個難點,目前還沒有特別成功和完善的模式,PPP模式應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還有一定困難。
困難始終存在,但建造新型的海綿城市對于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環境病”十分有益,而且,海綿城市的構建,能形成綠色的生態基礎設施,對提高城市的自我調節能力也大有裨益。專家指出,建設海綿城市是在發展和自然之間尋找新平衡點。海綿城市真正的要義在于,我們的城市工程建設一定要維護原有的水文生態。這種對自然的尊重,歸結到具體工程項目開發中,就是低影響開發理念。而當我們真正樹立起了這種理念,海綿城市距離我們便不遠了。
下一篇:雨水利用何以助推海綿城市建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