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2-12-23 14:38:55 被閱覽數: 263 次 來源:南京藍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南京市40%建成區將力爭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赌暇┦小笆奈濉焙>d城市建設規劃》近日發布。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南京市海綿城市建設將著重做好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提升水環境、利用水資源、傳承水文化五個方面工作,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是解決城市地下排水難題的良方?!笆濉逼陂g,南京市探索以試點片區為引領,推動748個海綿項目建設,建成區21%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超額完成國家規定任務?!笆奈濉逼陂g,南京市海綿城市建設將從以往的試點引領轉為系統化全域推進,堅持新城區開發和老城區改造并重,通過加強分類示范、強化分區施策兩大舉措,打造新時代特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南京“海綿城市”樣板。
加強分類示范,帶動連片建設
重點圍繞建筑住區、道路廣場、河道水系、公園綠地四類項目,推動一批引領效應強、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示范工程,將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的理念融合到其他建設項目中,助推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
1 建筑住區類
全市主要推進建筑住區類地塊海綿項目和新建地塊海綿建設項目664個,總面積22.19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玄武區徐莊二期聚智園、秦淮區門西數字生活街區、雨花臺區潘窯保障房、花神美境小區、江北新區緯三路市政綜合體、六合區七里五期等項目。
2 道路廣場類
道路廣場類海綿項目主要結合道路和廣場建設開展。全市推進道路廣場類海綿建設項目共266項。
主要包括玄武區大壯觀路、鐵北紅山新城綠色商務休閑廊道建設、秦淮區冶修一路、冶修二路、雨花臺區338省道、江北新區浦烏路、六合區戴陳路、府前路二期、府東路等項目。
3 河道水系類
河道水系海綿項目需明確海綿建設的有利條件和限制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海綿技術,形成河道海綿技術系統性實施方案。全市推進河道水系海綿建設項目53個,總長度82.478公里。
主要包括玄武區友誼河和孝陵衛東西溝、秦淮區月牙湖、雨花開發區西寇片區水系、江北新區研創園水系、江北新區珍珠河和珠西河、江寧區外港河、高淳區石固河和官溪河等項目。
4 公園綠地類
整體分析建設區域內綠地、水面等用地類型和比例,以及降雨、土壤蓄水、植物群落等特征,結合南京市水系規劃,確定徑流流向、集水點和分區匯水面積等。全市推進公園綠地海綿建設項目28個,總面積1.21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玄武區水景公園、秦淮區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風光帶(秦淮段)二期、江北新區新化濕地公園、江北新區桃湖公園(丁解水庫)、高淳區武家嘴法治文化公園和太安圩濕地公園等項目。
強化分區施策,因地制宜推進
按照新建地區、已建地區、各行政區區分,落實高標準、高要求海綿理念。其中,新建地區遵循“連片建設、全區輻射”原則,突出集中連片效應;已建地區圍繞積淹水改造、黑臭河道整治、排口和岸坡整治,因地制宜推進;各行政區則結合本區實際,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空間結構。
1 已建地區海綿城市建設
已建地區的海綿化改造應以控制屋面、路面雨水徑流和提高綠化蓄存雨水能力為改造方向,以消除易滯水點、控制點源和面源污染、改善小區環境品質為目標。
2 重點地區海綿城市建設
城市新建地區可利用空間條件較好,需要科學系統地規劃海綿城市建設,以目標為導向,以面帶片,結合排水分區系統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九袱洲片區為江北新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總面積約為12.7平方公里,規劃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9.86%,面源污染削減率55.9%。
紫東核心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85%,面源污染削減率60%的發展目標。以基礎設施與公共配套先行為原則,重點圍繞捷運大道、東流路等道路建設,配套建設道路海綿。
紅花—機場片區作為南京主城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片區,在充分考慮與整個片區的用地布局發展相協調的基礎上,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80%,面源污染削減率50%。
3 各區海綿城市建設
玄武區:特色小尺度
規劃構建玄武區特色小尺度范圍形成“一區、一帶、一廊、一楔”的自然生態空間結構,實現玄武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9%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53%的發展目標。
優先建設玄武鐵北、孝陵衛、徐莊軟件園等片區,同時優先建設公共海綿設施,全區建設項目63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秦淮區:護城河以西、南部新城優先
結合秦淮區自然基底,形成“三帶、九軸、多點、一網”的生態格局。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75%,面源污染削減率達50%。
優先建設以明城墻護城河以西區域、南部新城區域以及公共海綿設施建設,全區建設項目176個。至2025年,建成區4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建鄴區:一帶、六軸、多點
依托生態安全格局、水系格局和綠地系統,構建建鄴“一帶、六軸、多點”的海綿空間格局。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76.9%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0%。
以夾江—江山大道—鳳臺南路—應天大街—江東中路—漢中門大街圍成的區域為建設重點區域,全區建設項目62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用地面積為25平方公里。
鼓樓區:構建自然生態空間格局
識別“山、水、林、湖”等海綿生態要素,構建并保護原有自然空間基底,形成鼓樓區“兩環、一帶、多廊、多點”的自然生態空間格局。規劃鼓樓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71%,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3%。
以下關濱江商務區為“十四五”期間建設重點區域,全區建設項目115個。至2025年,規劃區內建成區4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用地面積為21.69平方公里。
棲霞區:重點推進燕子磯新城、棲霞山等片區
結合棲霞區自然基底,構建“海綿廊道—海綿基質”的海綿空間結構,形成“五橫、十縱、三片”的海綿生態格局。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77%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2%。
重點推進燕子磯新城片區、棲霞山片區、仙林湖片區海綿城市建設,全區建設項目129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用地面積為43.41平方公里。
雨花臺區:軟件谷兩橋、足球文體小鎮等片區優先
結合地形地貌,依托自然山水,形成“一帶、一廊、兩環、一楔、兩射、兩隔”的海綿空間格局。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77%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2%。
優先以軟件谷兩橋地區、足球文體小鎮片區、尤家凹片區、板橋新城片區為建設重點區域,全區建設項目64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用地面積為30.3平方公里。
江寧區:東山老城及上坊、秦淮河沿岸等片區優先
江寧區規劃形成“三環、四帶、三楔”自然空間格局。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75%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0%。
優先建設東山老城及上坊、秦淮河沿岸、九龍湖片、百家湖片、大學城片、江寧祿口新城核心區等片區,全區建設項目531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用地面積為71.84平方公里。
浦口區:以點帶面推進
根據生態適宜性分析及生態本底的特征、生態環境現狀,提出構建“一心一帶,兩廊四片”的自然空間格局。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80%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60%。
以點帶面,持續推進浦口高新區海綿城市示范園區建設,統籌推進城南新中心、橋林地鐵小鎮等開展海綿城市片區建設,科工園建設項目16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六合區:一圈、一楔、多板塊
以保障生態系統的功能性與完整性為目標,形成“一圈、一楔、多板塊”的生態空間結構。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81%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5%。
全區建設項目115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重點推進城西板塊和六合龍袍新城等片區海綿城市建設。
溧水區:高鐵新城為重點區域
結合溧水區自然基底,構建以區域生態空間為基質,以藍綠空間為骨架,地塊海綿設施與公共海綿設施相輔的海綿城市。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82%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5%。
重點以溧水高鐵新城為重點區域,優先建設公共海綿設施,全區海綿建設項目228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高淳區:兩湖映城,水綠交織
結合高淳區城市生態節點及生態廊道的布局,以現狀為基礎,以水系為紐帶,構筑“兩湖映城,水綠交織”的生態系統結構,形成“兩帶、三廊、多點”的生態格局。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80%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5%。
重點建設老城、開發區、城北科技新城、湖濱生態新城和高淳職教園等片區,同時優先建設公共海綿設施,全區建設項目50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用地面積為9.275平方公里。
江北新區:CBD及周邊區域優先
延續總規確定的生態框架,綜合考慮生態資源要素分布、用地生態敏感性、內澇風險及洼地系統,形成“一區,三鍥、多板塊”的海綿城市自然生態空間結構。規劃江北新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為80.03%和面源污染削減率目標為52%。
重點建設江北新區核心區CBD及周邊區域、濱水休閑商務區、生物谷、科技服務與生活服務、國際健康城、浦口火車站及周邊區域等片區,建設項目13個。至2025年,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用地面積為65.5平方公里。
完善管理、規劃、標準、管養、監管是我市保障“十四五”海綿建設目標的五大體系。南京將持續完善建設閉環管理制度,健全海綿設施養護和管理機制,不斷強化有助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各項保障能力,保障南京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來源:南京建設
上一篇:代表委員說丨顧宇:建議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打造平原治澇新樣板
返回列表